梵蜜琳参编《全脸成像系统与分析技术指南》,以标准化成像技术重塑抗衰精准化未来
- 股票
- 2025-03-26 14:12:40
- 59
2024年12月30日,由上海日用化学品行业协会、梵蜜琳等17家机构联合起草的《全脸成像系统与分析技术指南》(T/SHRH 071—2024)正式发布,并于2025年1月30日起实施。作为国内首个针对全脸成像系统的团体标准,该指南从设备性能、数据采集、分析技术到安全性验证等维度,为美妆行业提供了科学化、规范化的技术框架,标志着中国美妆科技正式迈入“标准化时代”。 梵蜜琳作为起草单位之一,积极参与了标准的制定与相关工作。品牌表示,全脸成像技术的标准化,是精准护肤的基础。通过统一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标准,我们将更高效地连接研发端与消费端,推动抗衰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快速转化。 技术突破,全脸成像如何重塑美妆行业 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抗衰研发的范式革新有了新突破。传统护肤品的功效验证长期依赖人工观察与主观评价,而全脸成像系统通过高分辨率三维扫描、多光谱分析等技术,可量化评估皱纹深度、毛孔密度、肤色均匀度等8大维度指标,精度达亚毫米级。例如,系统可捕捉到肉眼难以察觉的微纹理变化,为抗衰成分的短期效果验证提供客观依据。 《全脸成像系统与分析技术指南》首次明确了全脸成像设备的性能要求(如光源稳定性、电磁兼容性)及分析算法标准,解决了行业长期存在的“设备参差不齐、数据无法互通”等痛点。个性化护肤服务用户转化率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安全性也得到了验证,实现了从局部到全局的跨越。《全脸成像系统与分析技术指南》首次将光生物安全试验、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纳入全脸成像系统的强制检测范畴,确保设备在高温、高湿等极端环境下仍能稳定运行。安全性是功效的前提。通过标准化成像技术,我们能够同步监测产品使用后的屏障功能变化,避免刺激性成分对敏感肌的潜在风险。 基于此,梵蜜琳将《全脸成像系统与分析技术指南》应用于实际场景。梵蜜琳线下体验馆已升级搭载标准化成像设备,可为用户生成包含“肤龄评估”“抗衰优先级建议”的数字化报告,并结合贵妇膏等产品提供定制方案。据梵蜜琳数据显示,这一应用使用户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自身肤质,获得更精准的护肤建议。 激活产业协同,成像技术赋能产品创新 传统护肤品研发长期面临两大瓶颈:一是功效评价依赖主观判断,二是成分作用机制缺乏可视化验证。《全脸成像系统与分析技术指南》通过明确全脸成像设备的多个硬性指标,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标准。 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抗衰护肤品市场规模达620亿美元,但仅有23%的产品能提供客观功效数据。《全脸成像系统与分析技术指南》实施后,企业可借助标准化成像系统,量化评估多项指标。当企业能够看到成分在亚毫米级的功效表现时,配方迭代效率将发生质变,这相当于给研发装上了“显微镜”。 值得一提的是,《全脸成像系统与分析技术指南》聚焦行业规范,直击“数据美容”乱象,推动企业提升数据透明度。标准化成像技术正在重塑消费者决策链路,当消费者能亲眼看到自己法令纹深度变小时,他们对产品的信任远超任何广告语。 其价值不仅在于技术规范,更在于构建起跨领域的创新生态,激活产业协同,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创新”。这就像给行业装上了通用操作系统,当研发、生产、服务端都使用同一种“技术语言”,创新效率将呈指数级增长。 长期以来,高端成像设备市场被欧美企业垄断,而此次团体标准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在技术标准领域实现突破,掌握行业话语权。这项标准让国货品牌在抗衰赛道上拥有了“规则制定权”,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典范。 《全脸成像系统与分析技术指南》的落地将加速美妆行业“技术-产品-服务”的全链条升级,激活创新生态。设备制造商需依据标准优化硬件性能,推动国产替代进程;品牌可基于统一数据开展跨平台合作,例如探讨AI调色系统与成像技术的协同应用,实现“抗衰+遮瑕”功效联动;零售商可通过标准化检测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作为此次团体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梵蜜琳以科技为笔,以标准为尺,正在书写国货抗衰的下一个十年。全脸成像标准只是起点,其发布为美妆行业构建了一套从数据采集到功效验证的完整技术框架。这一标准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通过统一化、规范化的路径,推动行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成为产品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