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 > 正文

专题研究报告:2025年1-2月宏观数据跟踪和分析

  • 股票
  • 2025-03-26 08:09:23
  • 54
2025年1-2月宏观数据跟踪和分析  2025.3.18  1-2月宏观数据是观察年初经济景气程度的主要依据,我们梳理了1-2月国内重要的宏观经济数据,以增加对当前宏观经济运行节奏的理解。  整体上1-2月宏观数据保持平稳,消费和房地产领域显现出更多的积极信号。制造业PMI季节性回升;物价回升力度偏弱,CPI和PPI底部震荡;出口保持增长;工业生产和消费增速回升;房地产市场销售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5%左右,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后续宏观政策仍有加码空间,有助于加快国内经济企稳复苏的进程。  一、制造业PMI季节性回升  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2.5%,比上月上升2.6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2%和46.3%,比上月下降0.3和0.2个百分点,均低于临界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生产指数为52.5%,比上月上升2.7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春节后生产活动较快恢复。新订单指数为51.1%,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景气水平回升。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0%,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有所扩大。从业人员指数为48.6%,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改善。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1.0%,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加快。  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4%,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小幅回升。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7%,比上月上升3.4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  因此,2月制造业PMI季节性回升,且表现偏强,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君显著回升,显示制造业景气程度有所回升。  二、2月CPI同比下降0.7%,PPI同比下跌2.2%  2025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7%。其中,城市下降0.7%,农村下降0.7%;食品价格下降3.3%,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下降0.9%,服务价格下降0.4%。1-2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1%。  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2%。其中,城市下降0.2%,农村下降0.1%;食品价格下降0.5%,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持平,服务价格下降0.5%。  受春节错位因素影响,2月CPI同比增速-0.7%,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1.9%,影响CPI下降约0.54个百分点。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0.1%。整体上,CPI受制于国内需求不足,回升力度仍然偏弱。  2025年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均收窄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3%,环比下降0.2%。其中,煤炭、黑色金属、化工原料等同比跌幅较大,对PPI的拖累较大,体现了国内需求的疲软和行业的相对过剩,需要供需两端政策同时加大支持。  三、12月出口同比10.7%,进口同比1.0%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2025年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9093.7亿美元,下降2.4%。其中,出口5399.4亿美元,增长2.3%;进口3694.3亿美元,下降8.4%。  整体来看来看,1-2月我国对东盟、美国进出口增长,对欧盟、韩国进出口下降。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6成,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增速较快。国内企业竞争优势牢固,但2025年外贸环境不确定性较大。  四、社融增速平稳,M1-M2剪刀差进一步收窄  2025年前两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2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2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5.87万亿元,同比多增54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672亿元,同比多减1652亿元;委托贷款增加220亿元,同比多增750亿元;信托贷款增加293亿元,同比少增1010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668亿元,同比少增282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6156亿元,同比多41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2.39万亿元,同比多1.49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49亿元,同比多13亿元。  2025年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17.29万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8.36万亿元,同比增长7.1%;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22万亿元,同比下降30.9%;委托贷款余额为11.25万亿元,同比增长0.3%;信托贷款余额为4.33万亿元,同比增长7.4%;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3万亿元,同比下降14%;企业债券余额为32.8万亿元,同比增长4%;政府债券余额为83.47万亿元,同比增长18.1%;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78万亿元,同比增长2.5%。  居民信贷结构上,2月居民短期贷款减少2741亿元,同比少减2127亿;中长期贷款减少1150亿元,同比多减112亿。居民贷款规模与结构与2024年相似,提前还款现象减少,但中长期贷款不高。  企业信贷结构上,2月短期贷款增加3300亿元,同比减少2000亿;中长期贷款增加5400亿元,同比少增7500亿;票据融资增加1693亿元,同比多增4460亿。企业中长期贷款疲软,票据冲量效应明显,对应企业融资需求偏弱。  12月M2增速回升0.2个百分点,M1增速回升2.3个百分点。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0.52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109.44万亿元,同比增长0.1%。M1-M2剪刀差进一步回升到-6.9%。  数据显示,2024年9月可能是本轮M1增速的地点,2025年1-2月M1和M2增速延续企稳回升趋势,为宏观经济和资产价格创造良好的流动性环境。  五、工业生产平稳向好,消费增速有所回升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9%。从环比看,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51%。工业生产有所加速。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731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76838亿元,增长4.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2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2462亿元,同比增长3.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269亿元,增长4.6%。按消费类型分,1-2月份,商品零售额73939亿元,同比增长3.9%;餐饮收入9792亿元,增长4.3%。  1-2月消费的各个分项中,受益于补贴和以旧换新政策,家电、家具、通讯器材类消费保持较高增速,体育、娱乐用品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速也明显回升,但受原油价格下跌影响,1-2月石油及制品类同比0.9%,汽车类同比-4.4%对整体消费增速拖累较大。  整体来看,随着促消费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1-2月消费增速明显回升,但剔除补贴影响,内生的消费信心不足仍然是制约国内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需要2025年促消费政策的进一步发力。  2025年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2619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比2024年全年加快0.9个百分点。从环比看,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49%。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6717亿元,总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制造业投资增长9.0%。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6%。  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720亿元,同比下降9.8%。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0.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8056亿元,下降9.2%,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在低位震荡企稳,跌幅进一步收窄,预计2025年对整体经济的拖累下降。  因此,整体而言,1-2月工业生产和消费增速回升,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速,房地产投资增速降幅进一步收窄。1-2月经济整体景气度呈现边际改善信号。  六、房地产市场延续积极信号  1-2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07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7.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3.4%,降幅收窄10.7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销售额10259亿元,下降2.6%,降幅收窄14.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0.4%,降幅收窄17.2个百分点。  1-2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0597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21351万平方米,下降9.7%。房屋新开工面积6614万平方米,下降29.6%。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4821万平方米,下降28.9%。房屋竣工面积8764万平方米,下降15.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328万平方米,下降17.7%。  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98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1%。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6.6%。狭义的商品房待售库存略微回升。  2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3.80。  自2024年9月底房地产支持政策加码以来,随着政策力度的加大,2025年房地产市场延续了积极信号,包括商品房销售增速回升,二手房成交量的显著回升、国房景气指数的回升。本轮地产上行具有较好的持续性。  因此,尽管新房销售未见大幅改善,但随着去年基数的下降,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增速降幅正显著收窄。我们认为,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底”已经显现,后续收储政策仍有加力空间,房地产市场正在出清,“市场底”或许正在出现,本轮经济下行的最大变量——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的整体拖累将显著收窄。  七、总结与展望  总的来说,2025年1-2月经济数据整体平稳,且表现出更多的积极信号,表明年初经济景气度有所提升。制造业PMI季节性回升;CPI和PPI低位震荡;出口保持增长,年内不确定性较大;社融增速回升,信贷增速略微下降,M1和M2剪刀差进一步收窄;工业生产和消费增速回升;房地产销售增速降幅进一步收窄,房地产市场景气度明显回升。  我们认为,需要理性客观的看待当前宏观经济。一方面,CPI和PPI底部震荡,居民和企业信贷需求不强,表明国内需求仍然不足,市场主题预期偏弱,物价回升力度不强。宏观经济复苏动能仍待加强,需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房地产、积极财政等多领域的政策利好持续兑现,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支持宏观经济企稳复苏。在政策的支持下,宏观经济也出现了边际改善的积极信号,包括制造业PMI的回升、消费增速的回升、房地产的销售和投资同比增速降幅的收窄。尽管市场预期依然不强,但房地产市场可能已经具备企稳的条件,本轮周期下行最重要的拖累因素在放缓。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增长目标是5%左右,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时说,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今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财政支出强度明显加大。  后续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刺激消费政策均有加码的空间,有助于加快国内经济企稳复苏的进程。尽管政策从实施到发挥效果需要时间传导,市场信心的扭转也非一蹴而就,但“政策底”已经显现,不宜对国内经济过度悲观。我们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呈现出低位企稳的信号,在后续政策加力的支持下,2025年宏观经济和资产价格均有向上修复的显著空间。  跟踪后续政策的落地细节,耐心观察宏观经济的复苏进程。姓名期货从业资格号交易咨询从业资格证万亮F03116714Z0019298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