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高才通面面观❷/议员倡优化计划 让高才居港工作

  • 国际
  • 2025-04-07 15:08:35
  • 8
左图:一位高才通家长表示,他家孩子是以“受养人”身份获香港居民身份证,在高二转去DSE赛道,已在港大就读。右图:部分没有意愿来港工作的“高才通”申请人,通过合法途径为其子女获得参加DSE的机会,进而以本地生身份申请入读香港八大。  为了适应发展需要,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一系列“抢人才”计划,当中包括“高才通”计划,取得明显成效,但也有些问题需要正视。例如出现高才长期不在港同时亦未有贡献的情况。港闻报记者近期发现部分机构声称可以提供“挂靠本地公司”服务,无需长期在港工作,只需达到规定的出入境次数。  此外,亦有部分境外人士申请“高才通”来港后,表示找不到合适工作,或自己创立公司,目的都是让子女走捷径,以“受养人”、“本地生”身份参加DSE,可免除非本地生手续,直接报读本港八所政府资助大学。有议员表示,“考试移民”走捷径现象暂未对香港造成明显冲击,但“高才通”政策需要优化。\港闻报记者 陈嘉宜、苑向芹  香港中学文凭试(DSE)升学途径多元,竞争较内地低,因此出现部分没有意愿来港工作或创立公司的“高才通计划”受益者,通过合法途径为其子女获得参加DSE的机会,进而以“本地学生”身份申请入读香港八大,被称为“考试移民”。  港闻报记者在内地某社交平台,以“考试移民”为关键词搜索,发现不少中介分享相关的升学顾问服务,也有不少家长在分享孩子成功靠高才受养人身份入读香港八大的经验。记者在网上结识一位高才通家长博主,该博主向港闻报记者透露,他家孩子是通过高才通“受养人”身份获得香港居民身份证,在高二转去DSE赛道,目前已在港大就读。  问及孩子是否有在香港的学校上学,博主表示没有,称是在深圳找DSE机构补习、训练。她直言,在内地成绩一般的学生考虑DSE还有机会“冲一下”。  关注组促检视“本地学生”定义  符合“高才通”要求的家长黄先生接受港闻报记者访问时坦言,日本、澳洲的抢人才政策福利不亚于香港,有不少内地家长是考虑到子女教育而选择出国。而香港有离家近、语言通、教育强的特点,相比于其他地方更有吸引力;但如果香港收得过紧,一些人才或选择其他地区。  不过,由本地家长成立的“本地学生大学学额关注组”,就担心高才通子女以自修生途径参加DSE考试,会占用本地学额报读香港本地大学。对此,立法会议员邓飞表示,就DSE考试名额而言,目前政府对自修生的报考名额并无比例和总数限制,只要符合条件的学生都可以报考,因此不存在占用本地学额情况。而对于高才通子女进入本港中学或与考学校就读,以日校考生身份报考DSE的情况,邓飞认为会造成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大。  关注组亦表示,本港中学生需要进行各种校本评核和课外活动,而所谓“考试移民”学生则进行应试训练,认为对本地生不公平,要求检视“本地学生”定义。  未对大学联招造成冲击  针对这一问题,邓飞直言,目前未见“考试移民”对本地中学生升读大学造成较大冲击。邓飞透露,早前他曾与高才通服务协会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通过高才通计划来港的家长基本为80、90后,其子女年龄未必都是17、18岁,因此不至于对大学联招造成巨浪式冲击。其次,邓飞指出,以受养人签证来港的未成年人可以获得香港居民身份证,而《基本法》规定所有香港居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因此若要去改变“本地学生”的定义,或面临违反《基本法》的风险。  邓飞认为,所谓“考试移民”并非是一个教育议题,问题关键在于政府需要优化高才通计划,确保通过高才通计划进入香港的人士会在港定居、工作或投资。对于有人提出增设“居港时长”的续签条件,邓飞表示可行,但更重要的是去检视申请人的税单和在港是否具永久性住址。  至于是否因“考试移民”趋势而区分招生配额,邓飞认为目前并无此迫切需求,“若未来高才通计划下的子女数量确实激增,则是要去考虑增加本地生的学额”,他直言距离这一步还有很长时间。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