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基石/内地甘泉送香港 脱制水之苦
- 国际
- 2025-04-01 11:26:05
- 40
图:(上)泵站内的水泵是让水逆流的关键机器,这是金湖泵站的水泵,东江水在经过这个泵站后,水位已到达海拔46米。\港闻报记者伍轩沛摄;(中)上世纪六十年代制水,每四日供水四小时,市民“有钱都无水”。(下)香港掌故专家郑宝鸿曾经历制水,当时情景仍历历在目。\港闻报记者林少权摄 香港三面环海,淡水资源短缺,随人口飞速增长,香港在60年代经常因水资源不足而制水,1963年香港出现重大旱情,一度只能每4日供水4小时,大大打击民生和经济。为解决香港淡水资源短缺,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一声令下,中央拨出专款3800万元,以11个月高速建成东深供水工程,从此结束了香港长期缺水的历史,更为香港的长远发展奠定重要基石。时至今天,东江水供港水量占全港淡水用量近八成。 没有东江水,香港连基本的饮用水都成问题,没有水清洁,卫生情况恶劣,“民生都过不好,何来经济起飞?决成不了亚洲四小龙。”香港掌故专家郑宝鸿曾经历制水,深明淡水资源对香港的重要性。60年前,他仅得几岁,看见人们为争一口水而大打出手,当时情景仍历历在目,“每次轮水,大家就拎齐家中的水桶、铁罐到街边排队。每次供水只有4小时,数百上千人大排长龙的景象,非常夸张。” 中央政府急香港所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一声令下,中央拨出专款3800万元,以建东深供水工程,解决香港市民用水问题。“这笔钱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可不是小数目!而且全国铁路运输优先以东深工程的材料运送为优先,对香港同胞饮水问题的重视,可想而知。”东深供水工程初期建设者李干当年亲身参与到这场大工程中,与上万人一起亲历辛酸。在建设期间,广东共经历了五次强台风侵袭。李幹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强台风侵袭时,很多水泥、物资和设备都被大风卷走。所有工程人员顾不及夜里的狂风暴雨,连忙起来抢修。“当时工程初开,工地没有照明工具,我还很记得,最终夜里是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打开车头灯作为照明,大家才能在夜里抢修。”在李幹的印象中,同样的事情发生过两次。直到1965年2月27日,东深供水工程落成大会在塘厦举行,电闸一拉,源源不绝的东江水终于湧到香港,困扰香港多年的水荒终于画上句号。为了纪念那段辛酸的日子和浩大的工程,他写了一首词,“泮湖山巅砍半去,新开河道畅通航,甘泉送香港……”\港闻报记者 伍轩沛
有话要说...